【学点哲学】《礼记》35句言语:富有哲理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

  • 首页
  • 现金网综合app平台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现金网综合app平台 > 新闻动态 > 【学点哲学】《礼记》35句言语:富有哲理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

    【学点哲学】《礼记》35句言语:富有哲理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5:04    点击次数:184

    一人一生 一个图书馆

    为你积累的知识安一个网上的家

    图片

    【学点哲学】《礼记》35句言语:富有哲理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《礼记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,共二十卷四十九篇。它由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,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。书中内容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、礼意,解释仪礼,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,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。《礼记》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内容,包括社会政治、伦理道德、教育思想等诸多方面。它对于构建古代社会秩序、传承文化传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同时也是研究古代社会风貌、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重要依据。以下是《礼记》书中的部分言语及释义:

    图片

      01.“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  ○释义:礼注重有来有往。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,是不合礼的;别人施恩惠于已,却没有报答,也是不合礼的。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对等性。  02.“敖不可长,欲不可从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。”  ○释义:傲慢不可滋长,欲望不可放纵,志向不可自满,享乐不可过度。这是对个人品德修养方面的告诫。  03.“临财毋苟得,临难毋苟免。”  ○释义:面对财物不要随便获取;面临危难,不要苟且逃避。体现了在利益和危险面前应有的道德操守。  04.“君子贵人而贱己,先人而后己。”  ○释义:君子尊重他人而把自己看得很轻,凡事先考虑别人,最后才想到自己。反映君子的利他精神。  05.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  ○释义:礼的运用,以和谐为贵。强调礼的目的是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。  06.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  ○释义:在大道施行的时候,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。选拔推举品德高尚、有才能的人,讲求诚信,培养和睦气氛。这描绘了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景象。  07.“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:教学相长也。”  ○释义: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,教学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。知道不足,然后能自我反省;知道困惑,然后能自我勉励。所以说: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。  08.“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”  ○释义:玉石不经雕琢,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;人不通过学习,就不会明白道理。强调学习对人的重要性。  09.“虽有嘉肴,弗食,不知其旨也;虽有至道,弗学,不知其善也。”  ○释义:虽然有美味的菜肴,不吃,就不知道它的味美;虽然有最好的道理,不学,就不知道它的好处。  10.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其知者,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  ○释义: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,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;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,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;想要管理好家庭,先要修养自身;想要修养自身,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;想要端正心思,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;想要意念真诚,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;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。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才能获得知识,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,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,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自身,自身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,家庭管理好后才能治理国家,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太平。这是儒家的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思想体系。  11.“恶言不出于口,忿言不反于身。”  ○释义:自己不说恶毒的话,就不会有愤怒的话返回到自己身上。倡导人们言语上的克制。  12.“苟利国家,不求富贵。”  ○释义:如果对国家有利,就不去追求个人的富贵。体现为国奉献不计私利的精神。  13.“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。”  ○释义:有时紧张,有时松弛,这是周文王、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。也可引申为工作和生活中劳逸结合的道理。  14.“入境而问禁,入国而问俗,入门而问讳。”  ○释义:进入一个地区,就要询问那里的禁忌;进入一个国家,就要询问那里的风俗;进入别人家门,就要询问家中的忌讳。  15.“礼者,自卑而尊人。虽负贩者,必有尊也,而况富贵乎?”  ○释义:所谓礼,就是要自我谦卑而尊重他人。即使是挑着担子做小买卖的人,也一定有值得尊敬的地方,更何况富贵的人呢?这体现了礼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尊重的要求,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尊重。  16.“道德仁义,非礼不成;教训正俗,非礼不备;分争辨讼,非礼不决;君臣、上下、父子、兄弟,非礼不定;宦学事师,非礼不亲;班朝治军,非礼威严不行;祷祠祭祀,非礼不诚不庄。”  ○释义:道德仁义,没有礼就不能成就;教导训诫、端正风俗,没有礼就不完备;分辨争讼,没有礼就不能决断;君臣、上下、父子、兄弟之间的关系,没有礼就不能确定;求师学习,没有礼就不能亲密和睦;朝廷排班、军队治理,没有礼就没有威严;祈祷祭祀,没有礼就不虔诚庄重。强调礼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根本性作用。  17.“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。虽之夷狄,不可弃也。”  ○释义:日常起居要端庄恭敬,办事要认真严肃,待人要忠诚。即使到了夷狄之地,也不可抛弃这些原则。这是对个人品德修养要求的普遍性强调。  18.“夫礼,坊民所淫,章民之别,使民无嫌,以为民纪者也。”  ○释义:礼是用来防止民众放纵欲望,彰显民众的等级差别,使民众没有嫌疑,把它作为民众的纲纪。表明礼对规范民众行为和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意义。  19.“君子不失足于人,不失色于人,不失口于人。是故君子貌足畏也,色足惮也,口足信也。”  ○释义: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不失体统,仪表不失端庄,言语不失谨慎。所以君子的容貌足以令人敬畏,神色足以令人忌惮,言语足以令人信任。这是对君子在言行举止和仪表神态方面的要求。  20.“有其言,无其行,君子耻之。”  ○释义:有那样的言论,却没有那样的行为,君子认为这是可耻的。强调言行一致对于君子的重要性。  21.“仁者以财发身,不仁者以身发财。”  ○释义:仁德的人用财富来完善自身品德,不仁德的人用自身去追求财富。对比了仁与不仁者对待财富和自身品德的不同态度。  22.“礼,不妄说人,不辞费。礼,不逾节,不侵侮,不好狎。”  ○释义:依礼,不随便取悦于人,不说多余的话。依礼,不超越节度,不侵犯侮辱他人,不与人亲昵失敬。这是礼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准则。  23.“君子约言,小人先言。”  ○释义:君子说话简约而精要,小人总是抢先说话。反映君子和小人在言语风格上的区别。  24.“祭不欲数,数则烦,烦则不敬。祭不欲疏,疏则怠,怠则忘。”  ○释义:祭祀不要过于频繁,过于频繁就会使人厌烦,厌烦就会不恭敬。祭祀也不要太稀疏,太稀疏就会使人怠慢,怠慢就会忘记祖先。这是关于祭祀频率的一种观点,体现适度原则。  25.“君子之接如水,小人之接如醴;君子淡以成,小人甘以坏。”  ○释义: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,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浓烈;君子之交虽平淡却能成功地保持友情,小人之交虽甜蜜却容易毁坏。强调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不同性质。  26.“爱而知其恶,憎而知其善。”  ○释义:喜爱一个人也要知道他的缺点,憎恶一个人也要知道他的优点。倡导全面、客观地看待他人。  27.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  ○释义:大凡求学的道理,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。老师受到尊敬,然后学问才会受到尊重,学问受到尊重,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习。强调尊师对于学问传承和民众学习态度的重要性。  28.“善歌者,使人继其声;善教者,使人继其志。”  ○释义:擅长唱歌的人,能让别人接续他的歌声;善于教学的人,能让别人继承他的志向。说明优秀的教育者能够以自身的感染力和引导力,让受教者传承其理念和追求。  29.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”  ○释义: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相互切磋,就会学识浅陋、见闻不广。强调学习过程中交流互动、结交学友的重要性。  30.“孝子之养老也,乐其心,不违其志,乐其耳目,安其寝处,以其饮食忠养之。”  ○释义:孝子奉养父母,要让父母心情快乐,不违背他们的意志,使他们耳目愉悦,让他们的起居安适,用适宜的饮食尽心奉养。阐述了孝子养老的具体要求和内涵,注重从身心各方面使父母舒适。  31.“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人心之动,物使之然也。感于物而动,故形于声。”  ○释义:大凡音乐的产生,都是由人的内心活动而产生的。人心的活动,是外界事物影响的结果。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心动,所以表现在声音上。这是对音乐起源的一种解释,强调音乐与人心、外物之间的关系。  32.“德者,性之端也;乐者,德之华也。”  ○释义:道德,是人性的根本;音乐,是道德的花朵。说明音乐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,音乐是道德在艺术领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。  33.“师也者,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。”  ○释义:老师,是通过传授知识技能来晓喻道德的人。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,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。  34.“礼以和为贵,故先王以和为节。”  ○释义:礼以和谐为贵,所以先王以和谐为节制的标准。再次强调礼与和谐的关系,并且先王将和谐作为行事的准则。  35.“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缪以千里。”  ○释义:君子在开始时非常谨慎,因为开始时相差一毫一厘,结果就会相差千里。提醒人们在做事情的开端就要谨慎对待,微小的差异可能导致巨大的结果偏差。

    图片

      《礼记》中的言语富有哲理且影响深远。如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,强调学习与践行的重要步骤。这些话语体现出儒家对个人修养、社会秩序的深刻思考。书中言语多从日常生活与礼仪规范入手,将道德伦理融入其中,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世,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、以礼育人、仁义为本的思想内涵,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之处。  (来源:哲学工坊)

    图片

    —The end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TOP